伤寒、中风、杂病,皆有外证。若下利清谷,里寒外热,脉浮而迟者,则浮不得属之于表,而迟则为在脏。
身然而自汗解者,是上焦津液所化,故能开发腠理,熏肤、充身、泽毛,若雾露之溉。若利未止者,里既已虚,表尚未解,宜葛根汤、五苓散辈。
动气在右,发汗则衄而渴,心若烦,饮则吐,先宜五苓散,后与竹叶石膏汤。然本渴而饮水,呕与但欲呕,胸中痛微溏者,又非柴胡症,是呕中又当按呕、渴虽六经俱有之症,而少阳阳明之病机,在呕、渴中分。
猪苓色黑入肾,泽泻味咸入肾,具水之体。喘为或然之症,亦如柴胡汤症。
然病根在心下,而病机在膀胱。更有脉症不合柴胡者,仍是柴胡症。
所以少腹里急,阴中拘挛,热上冲胸,眼中生花,身重少气,头重不欲举,皆厥阴相火为眚。故有始受风寒而脉沉发热者,或始无表热,八九日来,热入膀胱,致一身手足尽热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