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景最重二方,所以自为桂枝症注释,又为小柴胡注释。虽外症象桂枝,而病在胸中,不在营卫,便不是桂枝症。
藏结无阳症,不往来寒热,其人反静,舌上苔滑者,不可攻也。脉阴阳俱紧者,未必非少阴之文;阴阳相搏条,未必不在伤寒脉结代之际。
《内经》之寒厥,有寒无热;本论之寒厥,先厥者后必发热。里虚者,必须实里,欲津液和,须用生津液。
其有变证化方,如从桂枝症更变加减者,即附桂枝症后,从麻黄症更变加减一、叔和序例,固与仲景本论不合,所集脉法,其中有关于伤寒者,合于某证,即采附其间,片长可取,一、六经中有症治疏略,全条删去者,如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、少阴病下利便脓血桃花汤主之等类,为既有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、腹痛小便不利与桃花汤主之之详,则彼之疏略者可去矣。故用之发汗,不至于亡阳;用之止汗,不至于贻患。
《脉法》曰∶“浮而紧者,名曰弦。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。
此条是桂枝本证,辨症为主,合此症即用此汤,不必问其为伤寒、中风、杂病也。要知小建中是桂枝汤倍加芍药以平木加饴糖以缓急,为厥阴驱邪发表、和中止痛之神剂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