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小儿臂痈,面色痿黄,饮食少思,脉洪数,按之软弱,余谓真气虚而邪气凝滞也,用白芷升麻汤,以清胃经热毒,用五味异功散,以补胃经元气。若因中气虚弱作渴,当用人参白术散。
脓胀而痛者,针之。一小儿患此,肿硬不赤旬余矣,面赤痿黄,饮食少进,此脾气虚弱也,先用异功散,饮食渐进,漫肿渐消,乃用托里散,少加肉桂而溃,又用八珍汤而敛。
次年腹患痈,肿作痛,大便不通,其热虽剧,悉属形病俱实,用活命饮加硝、黄一剂,大便即通,肿痛顿止;又用清热消毒散而痊。惜哉!山栀子汤治痘疹及毒状如蚊蚤啮毒盛黑色者。
一小儿头后患之,久不敛,目睛多白,此禀肾虚之症,母子并服六味丸、补中汤,外以六味丸料加鹿茸作饼,热熨一女子腿外一瘤寸许,色赤,破而血逆漂甚多,发热作渴,先用当归补血汤,渴热渐愈;又用加味逍遥散,疮口一小儿落草,大腿外股如指尖一块,肉色如常,按之不痛,至数月误触破,出如粉浆,内股痛,寒热如疟,手足抽搐如急惊状,此脓水出多,气血虚而内生风也,先用异功散加钩藤钩二剂,又用八珍汤加钩藤钩而安,用托里散而痊。但脓水清稀,肌肉不生,此脾气虚弱也,以参、、归、术为主,佐以芍药、熟地、麦门、五味,气血乃复,遂进一小儿十三岁,久不愈,寒热兼作,饮食少思,此肝火炽而脾胃虚也,用益脾清肝散;佐以九味芦荟丸而愈。
手足不冷,大便不利,渴饮温汤者,脾气虚热也,宜调补之。一小儿靥后潮热,手足发冷,余谓胃气虚弱,用五味异功散,佐以补中益气汤而愈。
毕姻后,前症复作,加寒热头晕,先用前二汤而惊悸愈,后用十全大补汤、补中益气汤,诸症渐愈。恐有卒暴风寒秽恶或狐臭之气触之,父母仍忌房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