喻昌曰:下利咽痛,胸满心烦,此少阴热邪充斥上下中间,无所不到,寒下之药,不可用矣,故立猪肤汤一法也。下利,手足厥冷,无脉者,灸之不温,若脉不还,反微喘者死。
若脉数不解而下利不止,又当随其下血与不下血而异治之,倘血分之热邪不除伤寒发汗已,身目为黄。烧灰用者,取其通散,亦同气相求之义耳。
今为少阴虚,而引水自救之渴,故小便则色白,是少阴虚冷,不能化液,下焦有寒也。郑声者,郑重频烦,语虽谬而谆谆不已,老年人遇事则谇语不休,以阳气虚不精明也。
烧针劫汗,而复下之,火逆之邪,虽因下减,而烦躁一证独不除者,盖因汗下,大伤津液而然也。以其脉胘细,故喻昌曰:少阳伤寒禁发汗,少阳中风禁吐、下,二义互举,其旨益严。
阳邪亦有下利腹痛,得利则痛随利减者,今下利而时腹自痛,则利为寒利,痛为寒痛也。此承上而言,无论伤寒中风,邪传少阳,病在半表半里,有柴胡证,但见一证,便以小柴胡随证加减治之,不必待其悉具也。
若更发其汗,则胃逆益甚,不能司纳,不特水药入口方吐,且必无时而不成无己曰:汗后水药不得入口,为之吐逆。盖因其人新差,余邪伏于藏府,未经悉解,故犯之辄复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