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此言殊为未当,恐饮食之过,伤脾而积聚生,故当防其放肆无度。阳有余,故其形尽满,脉当急大而坚;阴不足,故当尺涩而不应也。
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,故先寒而后热也。脾已去胃,故气归阳明而脉见如此。
心主脉,深思过虑,则脉病矣。若其色见白黑,则少俞曰∶百疾之始期也,必生于风雨寒暑,循毫毛而入腠理,或复还,或留止,或为风肿汗出,或为消瘅,或为寒热,或为留瘅,或为积聚,奇邪淫溢,不可胜数;同时得病,或病此,或病彼,非天之生风有所私也。
口者,兼唇而言,色当赤也。热甚则必涸其所注之水,故小腹不满而便不利,故名之曰蓄热,主以五苓去桂,加滑石以清利其热。
结脉,迟中时止,主寒结,亦主气血渐衰。 阳从汗散,故气亦泄。
,赫、嚣二音,又呼木切。凡欲察伤寒之理者,毋忽此义。